市统计局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1年,我市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,全市经济持续恢复,经济结构更优,质量效益向好,民生福祉增强,实现“十四五”良好开局。对此,市统计局党组成员、一级巡视员褚丽萍表示:“总的看,我市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,发展的韧性更强、结构更优、质量更好、活力更足。这是我市创造性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措施,主动加强跨周期调节的结果,是全市人民全力打好‘治、引、育、稳、促’组合拳的结果。”
经济持续稳定恢复
褚丽萍认为,2021年,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严峻,加之上年同期基数抬升等因素影响,全市经济同比增速有所放缓,但仍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,且运行上延续了稳定增长、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,实现了“十四五”良好开局。
2021年,我市经济发展“稳”的特征持续巩固。从宏观指标看,2021年,全市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.6%,好于预期目标。援企稳岗不断显效,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%以内,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。从供需两端看,农业生产平稳,工业稳定支撑,服务业稳步恢复,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增长,外贸出口总量再创新高。从要素保障看,能源生产和交通运输稳定有序,产业链、供应链短板加快弥补,金融要素活力有效释放。
与此同时,我市经济运行“进”的势头不断积蓄。从结构优化看,工业结构向高端迈进,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.0%;新兴服务业发展活跃,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。需求结构持续改善,实体投资比重提升,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8.2%。从质效提升看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,全年增长11.3%,其中税收收入占比为75.8%;工业企业效益较好,1—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快于全国14.1个百分点。从市场主体活力看,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6.78万户,比上年增长4.5%。
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
高质量发展是“十四五”发展的主题。褚丽萍表示,2021年,我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,推动经济稳定恢复的同时,我市正在沿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坚定前行。
创新能力持续增强。我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,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.44%,5家海河实验室完成挂牌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均超过9000家。规模以上化学纤维制造业、医药制造业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41.7%、18.9%、13.1%。
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。我市高质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,北京地区在津投资占全市利用内资的比重近四成;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建设不断加快,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,增长10.4%,位居全球十大港口前列。
绿色发展成效明显。我市扎实做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,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继续同比下降;绿色生态屏障基本成型,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全年PM2.5浓度、优良天数比例达到历史最好水平。
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。我市外贸出口增速保持在20%以上,一般贸易出口占比近六成;实际使用外资突破50亿美元,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快速增长。
共享发展惠及民生。我市城乡发展更加协调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.84,差距连续3年缩小;社会领域投资增长7.4%,快于全市投资2.6个百分点。
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带动制造业能级提升
褚丽萍表示,2021年,我市深入实施“制造业立市”战略,坚持以产业链为核心抓手,全面实施“链长制”,集中攻坚信创、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,逐链编制工作方案,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,对制造业做大做强做优形成了有力支撑。
2021年,我市12条重点产业链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.6%,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.4个百分点,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72.7%。其中,生物医药、新能源、高端装备、绿色石化、航空航天、轻工、信创、集成电路等8条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。
在产业链的有力带动下,我市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.3%,占比接近七成(69.5%),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.1%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.5%,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5.5%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.3%,占比达到26.1%。服务机器人、新能源汽车、集成电路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.7倍、54.3%和53.2%。
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制造业投资“跑出加速度”
褚丽萍认为,2021年,我市高度重视投资对“制造业立市”战略实施的关键性作用,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,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,不断吸引制造业新项目、大项目、好项目落户津门,以项目之质提振制造业发展之势。制造业投资的较快增长,为我市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,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积蓄了后劲。
我市持续加大促开工力度,先后组织两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,新项目、大项目明显增多。全年新开工制造业项目490个,比上年增长41.6%,计划总投资增长88.2%。其中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9个,增长50%。
2021年,我市投资结构持续优化,制造业高技术项目、技改项目投资力度加大,投资质效不断提升。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在建项目248个,比上年增长9.7%;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.5%,快于全市投资17.7个百分点;制造业技改投资项目452个,投资增长21.9%。
民生福祉持续增进
褚丽萍表示,我市始终把实现好、维护好、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不断筑牢民生保障改善基础。2021年,我市高质量完成20项民心工程,让人民群众切实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,不断增强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民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。2021年,我市教育、卫生、社会工作等社会领域投资分别增长9.0%、25.0%和92.4%。连续六年按需供暖,保障群众温暖过冬。“一老一小”照护服务扎实推进,新增中小学学位5.9万个,新增养老床位4000余张。
稳就业、促增收政策发力。2021年,我市新增就业37.62万人,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。推出24条居民增收措施,上调最低工资标准,养老金标准连年提高,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.2%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0.8个百分点。
市场保供稳价成效良好。2021年,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.3%,涨幅比上年回落0.7个百分点。消费品产销良好,规模以上工业中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.2%。
美丽天津建设深入推进。2021年,我市“871”重大生态工程稳步推进,PM2.5平均浓度39微克/立方米,比上年下降20.4%,空气优良天数264天,比上年增加25天,12条入海河流水质总体达到IV类以上。
随时随地了解最新ICT产业资讯,请扫描二维码,或搜索"chnsourcing",关注w88官方网官方微信。
作者:天津日报 编辑:崔蕾